大洋新聞 時間: 2014-01-17來源: 信息時報 作者: 田桂丹
  “三規”(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、城鄉規劃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)的分立與相互矛盾,使建設項目選址缺乏統籌,時有觸及農田及生態用地,對城市急需保護的生態敏感用地造成破壞,不利於生態系統的保護與建設。
  信息時報訊(記者 田桂丹)家門口說好建的公交總站、道路天橋和商場配套,因“規劃打架”遲遲未能落地,只能停留在規劃藍圖上?昨日,記者從市規劃局瞭解到,廣州已初步摸清“三規打架”的“家底”,今年內將公佈“一張圖”,解決約30萬宗地塊規劃“打架”問題。
  “規劃打架”地塊近30萬宗
  據瞭解,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速,“規劃打架”衍生出的效率低下或“規劃浪費”在廣州屢屢出現。比如,城市規劃在大型樓盤周邊建設商場和影院等配套,但選址地塊卻可能在土地規劃中是農用地而不是商業用地,導致商場和影院無法正式落地建設,造成公共服務設施、市政設施建設配套不足,造成投資的浪費,不利於民生的發展。
  市規劃局有關人士透露,兩年前開始,廣州就率先啟動了“三規合一”工作,解決“打架”問題。目前已初步摸清“三規打架”的“家底”:全市“兩規”一致建設用地1520.09平方公里,占全市建設用地總規模的86%。“兩規”建設用地差異圖斑29.4萬宗,面積935.8平方公里。
  該人士表示,目前“三規合一”技術方案已經過審查,但還需要進行法定化程序,該成果也不是一成不變的。今年內廣州將公佈“一張圖”,切實解決規劃“打架”問題。
  白雲區5.3%用地可“新生”
  據悉,過往“打架”項目落地涉及發改委、規劃局、國土局等二十幾個部門的協調,流程包括項目立項、用地審批、規劃報建、施工許可、竣工驗收等兩百多個行政審批環節,各部門互為前置、來回調整、串聯審批,常常需耗時300~500個工作日,審批時限延至2~3年。
  市規劃局有關人士舉例,2008年9月,有一個工業項目取得選址統一,但選址地塊在土地規劃中卻是農用地,在來回調整中該項目至今未能開工。
  該人士介紹,“三規合一”後由牽頭部門統一受理,同步審批,審批時間壓減75%,實現“報得進,審得快,批得出”。 將盤活全市128平方公里土地資源,初步實現“選址一目瞭然”、“審批一步到位”。 其中,白雲區確定可盤活的量最大,約達到35平方公里,相當於整個白雲區土地規模的5.3%。可盤活土地量比較大的還包括增城、蘿崗和花都區;量最小的是越秀區。
  今後可查家門口有否“打架”
  在“三規合一”過程中,會否有已先行建設的“規劃打架”項目,會藉機進行違建“轉正”?市規劃局有關人士表示,此次“三規合一”主要是針對將要建設項目,研究有用地需求的項目會不會發生難以落地情況,如果有該難題的將在此後反覆協調確保其落地;已建成的涉及個體和經營利益的“打架”項目,一宗都不允許調,不允許藉機將違建“轉正”。
  據瞭解,發改部門核對了各區的建設項目數量和排序,明確2016年前全市建設項目,有明確用地需求保障率為98.6%。公益性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1100餘項全部保障。
  此外,廣州還將構建“1+3” (一個公共平臺、規劃、國土、發改三個業務子系統)的“三規合一”信息聯動平臺,實現數據對接,資源共享。該平臺除了在政府部門使用外,市民也可通過政務窗口查詢家門口的市政配套是否有“規劃打架”問題,作為規劃配套落地進度的參考。
    (原標題:“一張圖”解決規劃“打架”問題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o85voth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